• <bdo id="ym0aa"><u id="ym0aa"></u></bdo>
  • 特色學科建設首頁 >> 教改科研 >> 特色學科建設

    特色學科簡介

     

      初中階段繼續進行英語教改實驗。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完成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選用適合我校學生學習的英、美原版教材作為補充教材,實現各種教材的優化重組。聘請外籍教師強化學生的聽、說訓練,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開展經常性的英語沙龍、英語視聽活動,開設英語風情屋和英文閱覽室等場所創設英語教學情景,進行生活化英語學習。經過三年學習訓練使初中畢業生達到高一英語水平,并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士進行初步的語言交流。
      高中階段進行新課標下的大文、大理兩大綜合學科的實驗。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和高考文綜、理綜的考試方向,培養人格發展與身心發展兼優、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優、知識基礎與能力基礎兼優的學生,送他們步入名校。
      改制后,原二中學生在全新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大幅度提高,高2003級的黃澤霖同學在學校改制后成績突飛猛進,高考以高出重點線102分的好成績被四川大學錄取,2003年9月他又考取了公派留學生資格,成為優秀學生的典型代表。2004年暑期我們將送走原二中最后一批學生。
      新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一等獎的達109人次。2003—2004學年度上期高一高二全市調研考試,所有學科以較大分數超過市屬學校平均分,部分學科超過前九所重點校平均分。初中部分學科參加省重點校聯考平均分達到90分以上。
      學校擁有投資200多萬,由中國基礎教育網建設的全市一流的信息中心和相應的人才資源。以此為依托,學校引進國家級重點課題《計算機整合學科教學》,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實驗,實施網絡教學,培養學生采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人文精神。
      學校正積極引進外語教學專家,指導開展國際化、超學段的外語教學,從更新教學思想,改革現行英語教材的高度,遵循語言學習的心理特征,探索英語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建設與國際接軌、面向世界的英語教學新模式。使初中畢業英語水平達到高一或高二水平,并且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高中畢業英語知識水平達到高等學校英語二級或三級,具有較好的英語交際和寫作能力。
      在藝體特長方面,學校擁有全市一流的師資。她們中有巴黎國際手風琴大賽的金獎得主,有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出的獲獎者,也有學生在省市中學生藝術節、中學生運動會等大賽中獲一、二等獎的優秀指導教師。在這里,孩子們不僅要學會欣賞力與美,學會去發現美、去創造美,而且要為下一步的特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 
      北京師范大學成都實驗中學為培養具有高度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快速掌握新知識的未來新型人才之需,學校將建設校園信息平臺,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文娛等各個層面,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全方位的信息化校園。同時依托北師大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優勢,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與其它學科教學整合實驗,拓寬信息技術教育的外延,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學校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班;增加信息技術選修課;語、數、外每周至少1個課時在計算機教室進行學科整合實驗,其它學科每2周進行一次,其目的是嘗試為學生提供網絡資源、軟件和多媒體資料,讓學生能充分利用計算機作為學具進行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示知識的興趣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提高信息素養,在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上得到提高。
      對學科教學整合的實驗,主要側重某一具體學科的教學改革與創新,解決特定學科的素質教育規律探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問題,突出學科個性;通過開設和組織研究性學習課、自主性學習課、探索性學習課、遠程學習課,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學習平臺,徹底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成都實驗中學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作為辦學指南,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強調要為學生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倡導教育觀念是扎根民族精神,強化世界意識;在教學規劃中明確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改革必修課教學、加大選修課密度、提高教學效益、向45分鐘要質量;選修課和活動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志向,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由北師大教育專家指導,實行專家、學校、教師三結合開發校本課程等等;其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勇于實踐、大膽探索,把學校辦成成都市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示范校。
     

    外語特色教學 
      創新外語教學要營造民主的教學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環境、開放的活動空間和創新的激情;學校將積極探索一條適合外語教學的新路子。
      建設與國際接軌、面向世界的英語教學模式。以應用性教學為手段,強化聽讀訓練,從初中開設快速閱讀英美文學欣賞等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重視學生英語口語的練習,由外籍教師重點培養學生在口頭和書面上運用英語初步進行交際的能力。創設英語學習語境,培養學生的語感。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用多媒體形式設計課件,表達規范,層次清楚,畫面生動、形象、直觀,既有藝術性又有欣賞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明顯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效果。
     

    2004年11月七年級英語口試總結

      在初中創辦英語教學實驗班模式,力圖以英語教學為突破口,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為主要方向,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以英語學科發展帶動綜合學科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的人文素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視野開闊、富有創新學習能力、終生學習能力。英語口語測試也是在這之中的有益嘗試。參加測試的教師對這次的活動總結如下:

    一、 學生情緒飽滿。這顯示出學生對此口試活動相當感興趣,愿意從而積極的投入,這對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內動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探究意義。這也預示在英語教學中應采用多元的手段與方法,不斷的創新、打破常規英語教學的束縛,不斷完善。
    二、 態度認真。尤其是在自我介紹的環節、學生的語言流暢、表達的詞匯優美、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英語學科文化內涵與特色。這反映出學生態度認真、準備充分。為什么會出現平時在課堂的沉默而在此時又如此踴躍,說明要多給學生舞臺、考慮他們的情感認知,在這兒有充分的自我實現的機會。
    三、 反映快、比較準確的領會老師的意思與表達自己的意思。這表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聽與說的訓練與培養很好。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重要。
    四、 但朗讀能力較差、語音、語調的掌握技能欠缺。例如發音等。這表明老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還應在此方面不斷的加強。這次測試也實現了這次活動的目的之一——診斷的功能。
    五、 掌握拼讀規則的意識與能力有待于在教師的指引下繼續提高。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英語實驗班工作小組(測試組)
    2004年11月8日星期一

     

    七年級詞匯大賽計劃

    時 間:2005 、1、7星期五第四節
    地 點:七年級各班教室。
    參加人員:七年級各班班主任和英語教師,由王枝國老師總協調。
    出題時間:12月27、28 
    出題人員以及閱卷人員安排:王小芳、付紅梅、李莉,陳國英、何敏等。
    協作人員:攝影人員1位和教學處調課。
    監考人員:七年級各班班主任和英語教師。
    活動目的: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課外收集有用英語詞匯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培養英語解釋英語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提供多種活動形式以豐富學習英語途徑,以及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豐富課外知識,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為提高寫作夯實基礎,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活動方式:全年級(七年級)學生 一節45分鐘的時間進行.
    口試題型分值構成:
    1. 聽力部分: 聽錄音寫出相應的單詞(20分)
    2. 筆試部分: 根據首字母提示和上下文補充所缺的單詞(20分)
    3. 用所給字母拼成正確的單詞(10分)
    4. 將正確的英語解釋序號寫在所給的英語單詞前面(10分)
    5. 漢譯英(10分)
    6. 英譯漢(10分)
    7. 單詞歸類(10分)
    8. 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10分)
    獎勵方案:獎項設置:一等獎5人,二等獎10人,三等獎15人,優秀獎20人。
    發獎時間:10號早晨。
    評價與總結:評價設計人:付紅梅。
    總結:王小芳、李莉。

    2004年12月15日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英語實驗班工作小組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初2007級 2004--2005學年度英語教改實驗活動安排

    主題

    時間

    活動內容

    負責人

    地點

     

     

     

     

    2004年10月26 –29(第一階段)

    全體初一年級學生交自己的3分鐘錄音帶;

    教師聽學生錄音,選出較好者(班級前十名)參加第二輪口試;

    共選出三個班參加口試;口試命題(5----6套)

     

    備課組長(組織)

    任課教師(前期準備)

    廖華平王曉芳(命題)

    年級組長:王枝國(總協調)

     

    本班

    教室

     

    11月5日a.m(第二階段)

    學生按照上課時間參加口試

    初一任課教師不參與口試

    口試教師佩帶胸卡——張濤

    口試臺設兩個(桌布、測試牌)———張文勇

    要將成績記載到學生的口試通知單上。(口試成績通知單由付紅梅老師設計、印刷、填寫)

    口試教師:

    廖華平、李宇、張恒、杜敏、丁熠紅、劉文品

    組織工作:年級組長、班主任、初一英語教師

    攝像和拍照工作:信息中心

    口試臺、胸卡:教學科研處

     

     

    四樓:

    英語

    樂園

    期末考試

    前一周

    初一英語詞匯大賽:

    1、分初賽和決賽

    2、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

    年級組召開頒獎大會,領導頒獎

     

    英語教改實驗工作小組、

    初一年級組

    本班教室

     

    階梯

    教室

    2005年

    “5、1”前后

    初一英語演講比賽:

    1、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

    2、年級組召開頒獎大會,領導頒獎。

     

    初一年級組

     

    階梯

    教室

     

    2005年6月底或期末考試后

    “初一英語日”活動:

    上午: 1、研究課

        2、樂園綜合實踐活動

    下午: 3、看展板:以學生成果展示為主

    4、大型英語節目匯報表演

    5、游園活動

    6、研討活動:實驗階段匯報、評課、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談感受、任課教師談體會談認識。

     

     

    英語教改實驗工作小組、初一年級組

     

     

    校園內

     

     

     

    活動目的:督促學生學習,烘托教改氣氛。

    1、每次活動有具體計劃、安排:

    When?Why?How?Who?Where?What?

    2、每個月實驗班兩位任課教師按照小組要求上交一份小結材料(交至工作小組負責人、年級組長)

    內容:

    1)在教材整合方面是怎樣操作的?2)增加的內容有那些?

    3)學生掌握的情況如何(百分比)?4)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有哪些困難?

    5)通過哪些方式方法解決了哪些問題、效果如何?6)下一步措施、計劃。

     
    0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bdo id="ym0aa"><u id="ym0aa"></u></bdo>